时间:2022-10-01 20:05:38 | 浏览:1099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大力推进“品牌富民”行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拉开帷幕。
“品牌富农”行动:打造高效现代农业
邢金龙是马鞍山市塘南镇一个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螃蟹养殖户,2017年秋季,他家的螃蟹迎来了史上最大丰收。他告诉记者,塘南镇现在的螃蟹具有规格大、品质好、肉质嫩等优点,养殖户效益普遍不错,而这一切都是近年来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不光是蟹农,当地合作社依托生态养殖模式,也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海滨水产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塘南镇一家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营的螃蟹养殖合作社,现有农民社员132户,核心养殖基地超过1100亩 。这家合作社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充分采纳高校专家提出的生态养殖模式建议,通过种草、投螺 控水等多种手段养好蟹、养大蟹,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如今,这家合作社正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发展,努力培育带动能力强、掌握生态养殖模式的农户,使螃蟹养殖产业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同样也在利用各种条件,为螃蟹生态养殖保驾护航。随着养蟹模式的转变,当涂河蟹品质不断改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不断提高,河蟹养殖效益实现了快速提升。2017年,当涂县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0.5亿元,其中河蟹养殖面积25.5万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5年居全省县级第一位。
安徽马鞍山市地处皖东,横跨长江、接壤南京,总面积 4049平方公里。全市农业资源禀赋优越,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近年来,该市立足市情、农情,系统谋划农业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规模适度、产业融合、功能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特别是涌现了一大批像塘南螃蟹一样叫得响的农业品牌。马鞍山人称之为“品牌富农行动”。所谓“富民”,一是打造农产品品牌体系。在支持企业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创建的同时,着力引导支持县区培育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已新认证了姑溪河大闸蟹、和县蔬菜、含山大米等一批地理标志品牌,含山县也正与浙江大学品牌设计中心合作开展“含山山耕”区域公共品牌设计。二是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在积极承办或参展合肥农交会、上海农展会等大型农展会的基础上,乘好“互联网 +”的“风口”,拓展农产品电商化销售。将实施农村电商专业化培育,选取产业特色乡镇,开展“淘宝村镇”试点,重点打造示范园区饮马湖互联网创业城作为 O2O 农产品电商集散中心。
据统计,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17.08万亩,流转率60.2%;50亩以上规模粮油种植户2746户,新增393户;全年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240家。粮食、畜禽、水产规模种植(养殖)比重也均超过 50%,正由一家一户的传统型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农业转变。
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新风扑面来
民先富,村才美。说到马鞍山博望区的董山里,未必人尽皆知,但提及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天仙配》,戏迷朋友都会哼上两段,其中,主角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就发源于此。漫步于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村庄,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的苗木修竹错落有致,村里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户户门前堆放有序,一面面文化墙更是重现了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尤其是印有织女路、月老路和牛郎路的醒目标识,和那横卧于七仙池上的小小鹊桥,仿佛一下子就带你走进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比以前干净多了,旱厕改了、猪圈拆了,民风也改善了许多。”董山里村民理事会会长董仁宝说,过去,垃圾到处乱扔,路边杂草丛生,文化娱乐活动缺乏。而今,垃圾统一收集,道路两旁草木整齐,特地建起的休闲广场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尽管还未搞旅游开发,也没有广告大肆宣传,但自从董山里的乡村建设有模有样后,村里年轻人自发通过微信朋友圈“晒幸福”,引得从城里和周边乡镇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村民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反差,让博望区丹阳镇副镇长王胜寿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过去,村里5名保洁员,一天忙到晚,卫生还不尽如人意。现在,年过六旬的村民董圣德和老伴儿俩口子就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是生活垃圾少了,而是村民随手乱扔乱丢的习惯没了。”王胜寿补充说。
目前,董山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投资822.58万元,具体包括特色3D画制作260平方米,村庄主干道硬化3500米,环村面包砖道路1200米。还完成了90户房屋的徽派改造,19000平方米的村庄绿化。此外,村子里停车场、公厕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等项目也一并完成并投入运行。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现,乡村旅游业乘势而起,喜讯不断。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景区于近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走在这座位于马鞍山东北郊的小镇上,你会发现这里正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虽然不是周末,老街上却不时出现一些骑行者的身影;沿街的门面很多都被统一装饰成了裸露砖墙的样式;老街桥头的“铁轨”小径雏形已现……
“度假区和风景区有不一样的评价标准,旅游大多都是一次性消费,而度假则是重复性的。”濮塘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戴弘说,这两年,景区以运动、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从年初的濮塘庙会、花山区乡村旅游节,“荷”你有约——青年交友会、健康知识共享会、剑湖健步走活动、“梦回汉唐·世外濮塘”青年集体婚礼、马鞍山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长三角城市•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濮塘各类大小活动贯穿全年。
竹海、古树、清泉、钟鼓这“四绝”是濮塘优质的自然资源,但是如何让这些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把游客吸引过来,最终创造价值。这些都还需要专业的团队做进一步的整体包装。据介绍,景区将在未来几年内对濮塘风景区内的整体规划、品牌推广、运营管理等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濮塘休闲度假区以南京都市圈城市群为第一目标客源群,涵盖近4000万人口,第二目标客源群为长三角城市群,涵盖近2亿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主题度假产品为以运动健康为特色的休闲游及以乡村农事体验、自驾游为特色的乡村游。”
当前,马鞍山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13个美丽乡镇、77个中心村整治建设。一方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四好”农村道路、电网改造、义务教育、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五大工程。继续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试点,确保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发挥效用。一方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整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突破口,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文明理事的社会风气。同时,广泛开展文明典型评选活动,努力引导身边好人教育身边人、身边好人带动身边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深入开展家风故事评选和晒家风活动,培育人们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特色小镇如画:“我”的家乡不一样
初春的含山犹如缓缓展开的一幅美丽图画。从白墙黛瓦的水墨古镇运漕到郁郁葱葱的七彩茶乡清溪,从蜿蜒的伍子胥古道到苍翠欲滴的华阳洞景区,一路无不风景如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给历史悠久的含山县带来的不仅是生态宜居的绿色环境,还有美丽风景背后的“经济亮色”。
做秤杆、磨剪刀、弹棉花、街头剃头摊……在千年古镇运漕,这些传统手艺人用指尖的温情诉说着对古老岁月的眷恋。精雕、细琢、坚定、稳妥,匠人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而运漕的设计者们正是以这样一种“匠人精神”打磨着运漕的未来。
近年来,含山县邀请国内古镇规划、建设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含山调研考察,高起点谋划运漕古镇建设。继上海多创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运漕历史文化名镇综合开发项目后,运漕镇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运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无界限景区的概念,推出“人文古运漕、生态蓼花洲”特色小镇主题,继续深入挖掘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特色,赋予运漕“江北首镇”的新内涵。
“目前,每年来运漕旅游的游客大幅增长,这里将续写曾经的繁华,也必然会成为运漕经济新的增长点。”运漕镇党委书记朱广涛说。
走进含山县张齐村,绿色浓郁。两口当家塘中间的小岛上,亭榭交错。村中休闲广场、农民文化乐园、健身园地给小桥流水人家的张齐村增添了一派新农村的气息。平整的道路、各具特色的村民住宅更是让这个历史久远的村庄古韵添新颜。国华农业生态园在此落户,既带来了游客,也带来了就业机会。“村里的土地集体流转,剩余的劳动力到园内务工,夫妻俩一年收入六、七万元,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都说在家更好。”张齐村村民组长齐业祥说。
含山县还精心培育采茶节、褒禅山户外旅游节、老鹅汤美食节三大节庆活动品牌,带动农民致富,推动精准扶贫。随着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农家乐、农副产品营销的充分融合,含山县杨柳圩百里乡村画廊、大渔滩荷花园、梅山国华观光采摘园、林海九天生态园、五星蓝莓园、含眉茶博园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含山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了“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
从生态宜居的村庄美到兴业富民的生活美,含山县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的乡村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凌家滩遗址、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再加上三口塘老鹅汤、太湖山鹿肉等乡村美食资源,让凌家滩中心村成为游客集中地,足不出村农产品就一销而空。“美食节一天就来了几千人,土鸡蛋、菱角、藕都成了抢手货。”凌家滩村民张老汉高兴地说。
这样令村民高兴的事例不胜枚举。“目前,农场一天可接待数百位游客,年收入达到了两三百万元,加上餐饮服务,总收入可达到七八百万元,”说到自家农场,和县香泉镇泉水村北方佳苑生态果木家庭农场场主杨荣健如数家珍。北方佳苑生态果木家庭农场,是杨荣健经营的一家三星级农家乐。据介绍,他于2009年引进了浙江萧山的水蜜梨,从一开始的200亩梨树,发展到现在的500亩,此外,目前还种植草莓、樱桃、石榴等树木,总面积达1000亩,并开发了100亩鱼塘。
泉水村农家乐的发展,得益于该村所属和县香泉镇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和县香泉镇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马鞍山市仅此一家。据悉,香泉设镇始于北宋治平年间,因温泉而得名,镇域国土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4.26万人,辖2个社区、8个行政村、296个自然村。近年来,香泉镇以争创“国家旅游示范镇、生态镇,安徽省文明镇、卫生镇和园林镇”为目标,加速建设“生态香泉”“人文香泉”“魅力香泉”。通过不懈努力,全镇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下一步,香泉镇将以温泉旅游产业和香泉湖旅游景区为主导,进一步倡导“亲自然、享温泉、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以温泉开发为突破口,加快国际水准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步伐。
近年来,马鞍山市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小镇,如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新市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太白镇,千年古镇运漕镇、丹阳镇,省级特色小镇黄池镇等等。这些小镇立足产业特色优势,依托文化底蕴,凸显出“宜人宜商宜页宜游”的特色魅力,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我的家乡在变强”、“我的家乡不一样”成为了小镇居民最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9月22日,安阳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国、全省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乡村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
6月17日、18日,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台州中心组第一代表小组来黄岩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蔡康陪同调研。“柔川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大概有多少人次?亮点特色项目有哪些?”“模具小镇集聚了多少企业,年产
让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走进乡村看振兴)——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通
记者 王东昱/文图9月7日,驻马店市驿城区2022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暨“99公益日”活动先进单位颁奖仪式举行。驿城区西园街道办事处、驿城区水屯镇在此项目捐款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驿城区政府从慈善基金中按比例给予配捐鼓励30万元。驿城区政府三级
红墙青瓦,秀丽的山水和热情的民俗,从宛城区的乡镇里开出花来。近年来,宛城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各项工作往细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推动乡村善治落地生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猕猴桃又到了采摘的好时节,猕猴桃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在猕猴桃果园,游客们拿着小桶尽情采摘、品尝,享受丰收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听潺潺流水,观巍巍泰山,享自然风光。近年来,省庄镇依托猕
齐鲁网德州9月2日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禹城市通过流程再造和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眼下,德州禹城伦镇投资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将投用。现代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奶牛粪污可以进行厌氧发酵和发电,废
溪山胜境景区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碧绿的草坪,葱郁的树木,流水潺潺,鸟鸣啁啾,薄雾缭绕……清晨的铜川照金秀房沟宛如一幅现代版《溪山行旅图》。而谁能想到,这样一幅青山绿水的山水画卷前身却是煤矿矿区。从矿区变身旅游区,昔日的煤矿工人做旅游,从
来源:【渭南日报】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连日来,在潼关县留翎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季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清扫村庄、美化村部,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据第一书记蒋园钢介绍,村上正在进行发展产业的一件大事——建山泉水厂。利用独特
9月9日,市委副书记李雄斌在横山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对标对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高质量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政府区长贺建湘,区委副书记殷海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鲍二伟,区
新华社济南7月6日电(记者陈国峰)盛夏的鲁中山区雨水丰沛,一场雨过后,藏在大山深处的北崔崖村空气清新,青山如洗,村旁的遇龙河湍湍流淌,引来不少游客亲水消暑。小河沟能换回钱来?几年前,时任山东青州庙子镇北崔崖村委会主任的王海营在村民的质疑声中
眼下正值大蒜收获季节,为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5月20日,安徽省灵璧县高楼镇联合县总工会,在该镇鲍庄村大蒜种植基地,举办了首届“丰收喜悦共分享 打响振兴金‘蒜’盘”拔大蒜技能竞赛。来
近年来,郎溪县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工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衔接打好基础。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工程”推进从产业扶贫到产业
本网讯(柯文翔 李君亮 吴国强 姜成富)湖北鄂州报道6月19日下午,鄂州市梁子湖区区长蔡和林调研吴伯浩村乡村振兴建设,考察吴伯浩村柴家洪湾美丽乡村生态文旅,康养和民俗文化艺术村可行性情况。蔡和林对吴伯浩村乡村振兴建设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宝贵意
“原来我们村庄到处有垃圾、污水。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污水处理站建好了、排水畅通了,路灯也亮了,健身广场也有了,村里的卫生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很幸福、很满意,以后我们都要自觉地维护村庄环境。”潘集区泥河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