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18:54:25 | 浏览:743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http://www.ahcaijing.com) 讯开全市先河,打造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开工建设连接主城区快速通道,地上、地下交通网齐头并进;医联体“提档升级”,开设市人民医院分院,百姓看病足不出区,村村建有卫生室,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开办公立高中,建标准化小学,建图书馆、文化馆,获取文化资源“零门槛”……在改革开放的巨幅诗篇中,马鞍山市博望区书写的民生传奇格外耀眼: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一桩桩,一件件,百姓期盼变成了民生福祉,发展厚度凝聚成情感温度。
地上、地下交通网齐头并进,拉开城市框架
最近,博望人的朋友圈,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正在疯传:S442正式开工建设,以后到马鞍山主城区半个小时就够了。博望区位于马鞍山城东,虽说是城市经济重要增长极,却与主城区并不“亲近”。原因无他,交通是短板,没有一条直达市区的快速通道,即使从当涂下高速,也得一个小时车程。博望百姓最盼的就是能修一条直通市区的快速路。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2012年,博望建区后,就开始筹划建一条快捷通道。经过设计、规划、报批等多个环节,2018年12月27日,随着挖掘机的铁臂抓起了第一方土块,总投资10.12亿元的S442正式开工。该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达24.5米,设计时速80公里每小时。“听说3年竣工,到时候我们到市区就有了一条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了。”博望百姓奔走相告。
如果将主动脉国省干线比作奔腾的大江大河,经络般的城乡道路就如涓涓细流。
在城区,2018年,博望区秦岭大道(二期)、松花江路、王茂路、长甸路等总里程18.5公里23条道路全面开工建设,一条条道路贯通南北东西,博望东拓西延的目标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在农村,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按下“快进键”,百余条农村道路完成建设,“毛细血管”进一步打通,极大地满足了居民日益旺盛的出行需求。
纵横交错的路网打通了博望发展的动脉,地下综合管廊的贯通,则让发展的静脉更加通畅。
12月17日上午,随着永新路下沉段最后一段管廊主体顶板浇筑完成,也宣告着博望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线贯通。
博望区地下综合管廊及新314省道(博望大道)市政化改造建设工程,是马鞍山市首个大型综合管廊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统筹了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可很好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新区城市安全、功能完善、景观美化,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的品质,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补短板、均衡化共同发力,奠定教育基石
午餐时间,走进荣博小学食堂,孩子们正在有序就餐,有红烧排骨、青椒胡萝卜丝等,荤素搭配,饭后还有水果,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荣博小学是一座崭新的学校,于2016年3月,由博望区人民政府投资4000余万元兴建。该学校也是博望区首个按照学校标准化要求建设的区立小学。学校内图书馆、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运动场馆、学生食堂等一应俱全,同时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实现“班班通”教学设施全覆盖。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区,教育曾是博望区的薄弱环节。
为了补齐短板,近年来,该区科学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强师资、促保障,多措并举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要求。博望区成立后,针对区域内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不能满足孩子们需求的现状,加大投入,建设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目前荣博小学和荣博幼儿园、新博幼儿园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约2.2亿元的公办博望高中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丹阳中心学校移址新建工程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
针对区域内不少学生家庭贫困的情况,博望区精准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投入102.1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26人次;实施“暖心校车”工程,为全区乘坐上下学通勤车的2700余名中小学生补贴金额200余万元,并额外减免174名贫困生通勤车费18万元;同时创新实施“暖心午餐”工程,投入50余万元为1021人次减免贫困生午餐费用,实现贫困学生免费或半价就餐。
而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化,该区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制度,积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深化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在全区内交流校长13人,教师147人,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乡村中小学倾斜,真正让城乡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用好“外援”练好“内功”,提升医疗水平
2018年12月18日,一场特别的签约仪式在博望区举行。区政府与市人民医院牵手打造医联体“升级版”,人民医院将向下纵深托管博望区内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诊疗体系。同时,将试点开展医防融合、中心药房和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工作。这也是继2016年市人民医院托管博望镇卫生院后,医联体工作的再升级。
从看病远看病难到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也见证了博望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突飞猛进。
博望建区前,仅有3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规模较小的民营医疗机构,没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特色专科医院。本地医疗资源的不足,迫使部分群众去外地就医,在给他们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2016年9月,由市人民医院牵头与博望区签约,组建了该区第一个“医联体”。区财政加大投入,新建医技楼,购置了CT、电子胃镜等大型高端设备,市人民医院以优质医疗资源为引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医联体”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责任共同体。“医联体”整合以来,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工明确,村医主要为辖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使群众首诊在基层,有序就医,履约转诊;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市人民医院承担常见多发病和较为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
除了寻求“外援”,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博望区还练好“内功”,高规格打造综合性医院。2018年7月,博望区人民医院项目开始了项目招标、用地征迁等前期准备工作。该医院投资概算3.2亿元,含门诊、住院楼、急诊等多祥功能,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传承与创新“擦出火花”,构筑文化高地
2018年6月,“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出炉,博望区新市镇的“新市滚龙”成功上榜。新市滚龙即陶庄滚龙,起源于陶渊明的后裔陶福一,几百年来长盛不衰,201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博望,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并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博望邻里节”“周末大舞台”“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等品牌活动走遍城乡,走进百姓生活。
吃过晚饭,博望镇新博社区居民胡家美和姐妹们结伴来到博望镇文化站,排练舞蹈。作为一名文化志愿者,胡家美跳舞的习惯已保持多年。“镇文化站正式启用以前,我们根本没有排练场地,只好在广场上排练。刮风下雨的话,就到我哥哥的厂房里去排练,条件跟现在比差太多了。”胡家美说,博望镇文化站建成并免费开放,为老百姓搭建了一个文化大“舞台”,让她们的业余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让文化走进群众生活,博望区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区政府成立后,克服资金困难,先后新建了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博望镇综合文化站,改建、扩建了新市、丹阳镇综合文化站,目前,三镇文化站皆为国家一级文化站。三镇文化站在做好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科技培训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室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拓宽服务功能,吸引群众,举办广场舞、声乐、书法培训,举办乒乓球、象棋、歌舞比赛等活动。
镇上建了文化站,农村也开始“等戏上门”。为了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博望区在37个行政村陆续开展“送戏进万村”民生工程文化惠民文艺演出,确保每村村民每年观看专业演出不少于1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博望区文化事业也驶入发展“快车道”。博望区图书馆、文化馆、悦书房、数字文化驿站等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正走下图纸,迅速变为现实。(王永霞 程颖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 张发平)
每经记者:王帆 每经编辑:陈俊杰今日(12月14日)10时许,国内三大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广州白云机场)迎来2019年以来的第7000万名旅客。至此,广州白云机场实现了旅客吞吐量从2018年6972万人次到新一个千万级的突破
广州要闻【白云机场T1将用6-8年实现“大变身”】你最熟悉的白云机场T1即将大变身!未来,T1国际区布局拟重新调整,与T2国际区连成一体;航站楼东侧接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
自4月20日零时起,白云机场一号航站楼国内出发航班集中调整至B区西一指廊保障。请T1国内航班出发旅客按指示前往C、D、E三个值机岛办理乘机手续,T1国际航班出发旅客按指示前往L、K值机岛办理乘机手续。T1国内航班到达旅客流程调整后将统一从一
自4月20日零时起,白云机场一号航站楼国内出发航班集中调整至B区西一指廊保障。请T1国内航班出发旅客按指示前往C、D、E三个值机岛办理乘机手续,T1国际航班出发旅客按指示前往L、K值机岛办理乘机手续。T1国内航班到达旅客流程调整后将统一从一
金羊网讯 记者唐珩,通讯员李祖文、罗志娟报道:广大私家车主注意啦!1月1日起,白云机场A、B到达区接客流程有变。所有进入A到达区的小型车辆,首先要进入P1停车场等候,再进入A到达区接客,P1与A到达区之间采取联动放行。B到达区满负荷,则会通
大洋网讯 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7月29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对开的机场大道东路面将进行车道调整——大巴、出租车专用道调整至紧挨航站楼的两条车道,旅客出行不受影响,大巴、出租车上客点不变,仍在A10-A12号门
11月30日零时起,因新白广城际铁路白云机场段建设需要,白云机场方面将关闭1号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前往1号航站楼A、B到达区接客的社会车辆需前往停车场等待客人。到达旅客可通过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前往附近的停车场上车。为方便旅客
今晚零时(11月30日)起,因新白广城际轨道机场段T1站施工需要,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关闭,私家车机场接人需到停车场候客。为方便广大旅客,小编特为您奉上出行攻略:如果您从1号航站楼抵达,接机车辆请选择P1-P5停车
施工期间出港流程不变,旅客出行受影响不大金羊网讯 记者唐珩、通讯员机场宣报道:记者从白云机场获悉,11月2日起,白云机场将采取分期分批施工的方式,对一号航站楼出发厅A区、B区安检通道以及国际中转安检通道进行升级改造,工期计划到明年5月结束,
为优化地面交通接驳流程,让到达旅客更充分体验到“地空无缝对接”便捷服务,10月15日起,白云机场对到达区大巴、出租车上落客点的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大巴上客点将集中到A、B到达区靠近出口位置,将更多的空间让位于的士车辆。届时,急需打车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