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20:45:47 | 浏览:547
2012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下发《关于调整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撤销原金家庄区和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
日出江花红,极目景象新。转眼间,花山区已走过了十年,全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动能转换 产业结构更优
GDP从213.5亿元增至445.65亿元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于花山区而言,是栉风沐雨、逐梦前行的十年,更是春华秋实、沧桑巨变的十年。
马钢智园全景
数据佐证巨变。从2012年到2021年,花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13.5亿元跃升至445.65亿元,增幅近2.1倍,三次产业比重由0.84:48.31:50.85调整为0.39:29.98:69.63,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这十年,花山区聚焦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花山、金家庄工业园划转其他园区的发展低潮期和转型阵痛期,花山区找准定位、集群发展,按照“园区聚集、龙头带动、多链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路,聚焦现代制造业、软件互联网、文旅休闲、港口物流、现代商贸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园五区”协调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交出了非凡答卷。
互联网小镇
“一园五区”齐头并进,多点支撑格局凸显。马鞍山软件园成为全省首个互联网特色小镇、“中国特色小镇50强”,并举办四届中国(马鞍山)互联网大会。濮塘休闲度假区入选国家4A级风景区和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秀山新区生产生活配套日趋完善,成为发展新增长极。马鞍山综合客运中心正式启用,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中心商务区楼宇经济繁荣,金鹰、“创客+”等商业地标闪亮。沿江港口绿色经济区一批技改项目实施。
山鹰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中铁物铁路物资循环利用生产基地、山鹰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鹏霄服务器马鞍山基地……一大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拼成软件互联网、现代商贸、智能制造三个超两百亿级产业板块。花山区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刻。1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释放出强大的“凹地效应”,擘画出“一园五区”的宏伟产业蓝图。
2022年,花山区启动制造业、数字经济、商贸服务业三大倍增行动,实施产业发展提速“一号工程”。
上一个十年,答卷亮丽;下一个十年,更加精彩。
筑牢生态屏障 发展底色更绿
以生态固本,以绿色破题
十年前,薛家洼聚集着许多“散乱污”企业、小码头、养殖场、危旧房和上百条渔船,不得不面临“滨江不见江”的尴尬处境。
整治后的薛家洼
十年来,花山区严格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和长江“十年禁渔”,依法关停、取缔、拆除长江岸线内无证和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44家,拆解渔船151艘,顺利完成31户渔民上岸和126户长江岸边居民的搬迁,生态复绿450亩,高规格建设薛家洼生态园。经过综合整治,薛家洼如今变成了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
可以说,薛家洼之变,是花山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濮塘春景
看薛家洼生态园碧水叠岸,看濮塘风景区竹海翻波,看田野村居风景如画,看街巷广场转角见绿……拉高生态标杆、擦亮生态底色。这十年,花山区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通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等有力举措,盯紧抓实各类突出问题整改。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断面水质达标任务完成,固体废物规范有效处置。截至2021年底,花山区各类大气污染物数值连续下降,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其中PM2.5、PM10等绝对数值在全市各载体中保持前列。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花山区,绿色已经成为城区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改革力度更大 开放大门更宽
从“融入长三角”到“身在长三角”
落地一家亿元级别的产业基地需要多久?在花山区互联网小镇刚刚开业的讯众股份安徽数字基地负责人戴雅尚表示,从4月底签约落地到建成开业,只花了不到百天时间。
作为花山区5.9万户市场主体之一,戴雅尚感受颇深:多部门、多层级的审批流程,如今被压缩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东华金融云计算产业园
对标一流,企业感受到了便捷。这得益于花山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实践。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入实施,“放管服”、商事制度、行政审批等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化,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关联场所110个、关联事项5542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51项、跨省通办9项……花山区以重锤擂响鼓之势驱动改革引擎。
创新驱动之轮加速旋转。这十年,花山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38家、70家和11家,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4家;登记科技成果527件;有效商标注册量740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33件。
开放联动之帆迎风扬起。这十年,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推动花山区全要素、全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发展规划衔接,统筹完善濮塘地区、高铁新区等空间规划;完善交通、转换枢纽、居住服务等基础设施;推动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融合;精心绘制、抢先布局“产业图谱”,建设宁马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濮塘片区;与江苏软件园、上海虹桥临空经济产业园战略合作,累计引入沪苏浙项目34个、投资项目超100亿元,向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区、样板区挺进。
坚持城乡统筹 前进脚步更快
40万人齐见证 城区蝶变“满目新”
34.68平方公里的秀山新区坐落在花山区东部。十年前,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打车都是难题。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新区集聚人口超10万人,一大批现代小区如雨后春笋崛起,嘉陵江路、五亩山路等20条道路建成通车。交通、产业、商业、教育、医疗、文体等资源全面开花。短短十年,作为融宁第一站的秀山新区迅速集聚爆发、气势如虹。
秀山湖
荒野变热土,沧海变桑田。十年来,花山区统筹全域、内外兼修,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97.95%。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1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5元,比十年前翻一番,稳居全省前列。
花山区首个垃圾分类环保清洁屋
城市更新成果丰硕,改造老旧小区129个、棚户区80余个,惠及居民14万余户,交付安置房20574套,在建棚改安置房4626套。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完成24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10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整治。扎实推进落实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任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创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清洁示范村6个和“美丽庭院”240户,完成“四好农村路”约100公里,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基本消除,行政村自来水、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省市级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32家……一帧帧无比鲜活的壮美图景,描绘着花山区城乡面貌的巨大变迁。
持续改善民生 百姓福祉更足
十年民生支出累计投入138.34亿元
2012年到2021年,花山区民生支出累计投入138.34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30余项。其中,2021年全区民生支出达到17.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7.13%。
翻开厚厚一沓“民生账单”,花山区每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群众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国际华城学校
打造公平共享“教育强区”。在全市首推“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改扩建52所,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省“教育强区”。
为群众筑牢“健康堡垒”。市人民医院秀山院区建成使用。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德驭医疗集团马鞍山总医院提标扩能,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打赢抗击冰雪保卫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汛抗洪攻坚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群众文化、关心下一代、退役军人、老年教育、体育事业领跑全省,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创新治理一马当先。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社会治理领域创新实践,省内首个“96345”便民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丰硕成果,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平安花山更上台阶。
新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木屋便民坊
文明底蕴更加厚重。荣获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区”,孵化培育120多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红袖标、公益善食馆、淘管家、七姐妹等一批志愿服务典型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今天,花山区全力争做“三高地、两先锋”;未来,花山区将在“干”中淬火,定会锻造出别样风骨!
以“新”破题 华丽转身
幸福路、金家庄、马钢9号高炉……从建市立区起,花山区即地处马鞍山市中心城区,其产业也是钢铁制造等传统工业。2012年,原金家庄和花山的主要工业因区划调整从产业版图“消失”,GDP增幅下跌,在此背景下,新的花山区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关键时刻。
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
敢教日月换新天。向外看,各地纷纷发展高端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于大变革中把握大势、危中寻机,花山区有“敢吃螃蟹”的勇气,也有慧眼独具的果断。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壮大培育新兴产业,从工业有效拉动到三产协同发展,十年内实现了粗放经济、资源生产向绿色经济、无烟经济的转身。
八佰伴商圈
借智登高产业新。花山区发挥特色优势、找准主导产业,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贯彻“四位多轴”战略,壮大软件互联网产业集群;拉开框架向东发展,雕琢城市商圈、楼宇经济、夜经济等名片;打造沿江智造走廊,发展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印证了唯有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方能打造城市经济新的支撑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升级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马鞍山软件园前身为一排小平房里的花山软件服务中心,十年间坚持集群发展、培育小微、招大引强,形成了百亿级的国家创新园区、长三角软件高地,就是最好的佐证。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定力,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到研究产业、培育产业和发展产业上,必见成效。
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朱琳 於婷婷 王维
编辑:张琦
校对:傅中平
审核:江勇 陈敏娟
审签:陈峰
马鞍山的主城区有花山区和雨山区众所周知,雨山区境内有一座雨山可是花山区境内为什么没有花山呢?花山区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就让小布告诉你这个故事花山区名字的确来源花山花山区的区名来源于花山,50年代中期之前,在今天的车站路与城建路相交处(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花山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吹响了疫情防控集结号。连日来,花山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组织支援一线、提供技术支持、募捐善款助力、做好后勤保障,共同筑牢疫情防
疫情形势严峻,战"疫"仍在继续。连日来,马鞍山市城区的住宅小区纷纷实施封闭式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物业公司及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与此同时,马鞍山市城乡结合部采取哪些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呢?2月9日,记者先后来到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探
一年来,花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全力建设新阶段现代化“三区一城”,人民幸福指数实现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跨出新步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掀开新篇章。花山区,用生动实践书写了新时代的花山答卷。高质量发展,民生为先。一年来,
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引进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公告为储备高素质专业化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在全市2022年第二批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上,拟面向国内外部分高校继续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专业应届毕业生。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引
6月13日花山区教育局雨山区教育局发布中小学招生工作相关通知具体如下↓花山区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合法权益,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
最新消息花山区、雨山区2022—2023学年度公办初中、小学学区划分出炉2022-2023学年度花山区公办初中、小学学区划分初 中第七中学:瑞慈花园、康嘉大景城、金汇城市花园、东南名苑、康嘉花园、康乐家园、名雅居、珍珠园、桃花村、湖东三村、
最新一轮核酸检测来了!其中:花山区(含慈湖高新区)安排在6月5日至6日雨山区安排在6月4日至5日小布整理了花山区(含慈湖高新区)、雨山区本轮核酸检测采样点一起来看看!花山区(含慈湖高新区)核酸检测采样点明细表雨山区核酸检测采样点明细表温馨提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目标,12月3日,雨山区与花山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组织文旅体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执法人员,开展“扫黄打非”区域联防互查行动。联合检查组随机对花山区育才书店、通人书店、
花山区、雨山区新冠疫苗接种可以线上预约了!花山区新冠疫苗接种线上预约流程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见马鞍山”微信公众号2、点击底部菜单栏“疫苗预约”3、点击页面“立即预约” 4、填写“姓名”、“联系电话”、“所属街道”信息后,点击“下一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号消息:花山区、雨山区2020-2021学年度公办初中、小学学区划分出炉,快看你家孩子上哪所学校。2020-2021学年度花山区公办初中、小学学区划分初 中★第七中学:瑞慈花园、康嘉大景城、金
最新消息花山区、雨山区2022—2023学年度公办初中、小学学区划分出炉2022-2023学年度花山区公办初中、小学学区划分初 中第七中学:瑞慈花园、康嘉大景城、金汇城市花园、东南名苑、康嘉花园、康乐家园、名雅居、珍珠园、桃花村、湖东三村、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2020年全市GDP为2186.9亿元,是安徽省第六经济强市,然而马鞍山的人口数量却并不多,是安徽省人口数量较少的地级市之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为215.99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4296
关于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由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态势,根据省市部署,马鞍山市花山区定于8月19日-2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轮区域免费核酸检测。检测对象:马鞍山市花山区范围内全体人员(含外来人员,含各
过去的十年,是花山区砥砺奋进的十年。发展既要高质量还要有温度,十年来,花山区经济发展持续稳定、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办民生实事、抓数字经济、促乡村振兴成为了花山区发展路上的“三驾马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花山区近年来主抓的民生实事之一。大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