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21:03:11 | 浏览:343
作为一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面对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深切期许,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进深度转型,探索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这是马鞍山的认知。
▲ 全景滨江
“创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度统一、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当好全省‘三地一区’的重大展示窗口。”这是马鞍山的决心。
▲ 马鞍山城市航拍
滚滚长江,浪涛激越;
绿色转型,其势正雄。
“太美了!”8月13日上午,近20家央媒、省媒驻足“网红打卡地”薛家洼生态园,发出如此感叹。
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一江碧水向东流”……
近年来,马鞍山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举全市之力,倾全市之智,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实施长江东岸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一项项举措齐头并进,宝贵的长江岸线得以重塑新颜。
▲ 芦苇江湾
城市之东,向山地区的“蜕变”同样扣人心弦。
走过“马钢粮仓”的辉煌,面临资源枯竭、山体裸露、植被破坏、固废堆积、水生态受损等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把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践行新发展定位、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实施重点污染治理、生态短板补修、土地整理利用、绿色矿山提升等十大工程,排出44个重点项目,打响了新时代“向山大会战”
▲ 凹山矿坑蝶变美丽人工湖
现如今,荒山披“绿装”,矿坑变“公园”,“三棵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建设进程滚滚向前,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开始谋篇布局……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向山地区依然成为马鞍山打造“两山”理念样板区的试验田。
▲ “三棵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
舍得留白,换来最美岸线;舍得投入,换来一方青山。
五年来,退耕还林、废矿复绿、水土保持、公路绿化、清水河道、湿地保护等一个个生态保护大手笔次第展开,让马鞍山大地更加郁郁葱葱,斑斓美丽。国家森林城市、安徽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已收入囊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则正阔步前行。
▲ 马鞍山城市航拍
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打造产业强的“白菜心”,急需一场倒逼全局的工业转型。
唯有逐绿而行,乘“智”而上,向新而生,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 全景滨江
走进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眼前清水环绕,草木葱茏,无尘无烟,秩序井然。综合脱硫效率达90%以上,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炼钢”,“吃干榨尽”二次能源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 长江钢铁
工厂“向绿转身”,产品“逐绿发力”。
近年来,马鞍山市围绕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准入和节能审查,着力推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近年来,全市突出“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实现“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即新增市级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22个、数字化生产线5条。
▲当涂智能家电小镇
以“亩均效益”为标尺,用“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倒逼转型,全市越来越多的土地成为经济“高产田”。
仅2020年,马鞍山市共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261户,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1.3万多亩,为战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腾出了宝贵空间。
▲动科半导体生产车间
5G通信通讯、半导体、智能家电、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绿色食品……越来越多“新”板块的热力加盟,形成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1+3+N”产业集群(基地),让这座“钢筋铁骨”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大步流星。
一步一景转换,滨江清风徐来。
薛家洼、杨树林、采石矶、采石古镇等一批湿地公园、游园与滨江生态绿廊“串珠成链”,风景如画。
▲ 滨江晚霞
一泓璀璨光影,采石盛景徐展。
在刚过去的夏天,“穿越枕流轩”、“梦回锁溪河”、“印象采石矶”……美轮美奂的“采石夜月”光影秀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长三角非遗展、青岛啤酒节,瑰丽山水与繁荣夜经济完美融合,上演采石古镇斑斓新“夜”态。
▲ “采石夜月”光影秀
近年来,马鞍山市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整合长江东岸等生态文旅资源,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加快引进大型文旅集团,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康养休闲等产业,打造长三角旅游胜地。
▲滨江文化公园
现如今,采石古镇布下美食、酒吧、酒店、商业、娱乐和体验等业态,陈家村走上集生态米油、绿色菱藕、休闲农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之路,生态旅游产业链在绿水青山间孕育,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成功晋升国家5A景区,后续潜力十足。
▲陈家村
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让群众享有了更多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全市依托不断扩大的绿色生态空间,利用好资源,发挥好优势,千方百计拓展更多增收途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让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无限迸发。
▲满目葱茏的滨江风光
未来,马鞍山市将充分利用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花山濮塘、雨山滨江、当涂大青山、江心洲、博望横山、含山太湖山、和县鸡笼山等7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开展农文旅融合的特色田园精品乡村建设,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龙虎网】龙虎网讯(记者 张泽伟 编导 袁健 视频 朱安龙)时维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在马鞍山的大地上,博望这一颗金色的明珠熠熠生辉。9月23日,2022年马鞍山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博望区举行,快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近这场热闹非凡的农业
现在的官博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不,近日马鞍山官方微博就幽默了一把,发布了一个针对核酸检测的特别提醒,来一起看看吧。据了解,马鞍山发布,称省内返马人员是不用做核酸检测的。省外返马人员是需要的,没有做的需在出站口做完即可;特别提醒:南京可是省外
中国山多,又多以形状命名,马鞍形状为“两边高、中间低”,因此众多山的名字叫做“马鞍山”!除了山之外,还有京剧《马鞍山》,一名《伯牙摔琴》、《抚琴访友》,老生传统戏。讲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友情的故事。诗词《马鞍山》,是出自南宋胡铨所写的七言古绝
9月28日下午,“清朗马鞍山”自媒体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37家自媒体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启动仪式上,“dou在马鞍山”第二季创意视频大赛同期启动。仪式现场,安徽省自媒体联盟、江苏自媒体联盟及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宁波市和省内
疫情形势严峻,战"疫"仍在继续。连日来,马鞍山市城区的住宅小区纷纷实施封闭式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物业公司及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与此同时,马鞍山市城乡结合部采取哪些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呢?2月9日,记者先后来到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探
一张褪色的照片好像带给我一点点怀念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马鞍山有许多的千年古镇古镇上都有有一条有故事的老街今天我们从博望区开始讲一讲老街的故事印象马鞍山老街印象——博望篇在马鞍山博望区有两条老街很是有名!一条博望老街,另一
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这是一片春雨滋润的土地她以靓丽的容颜展现在长江之滨屹立于安徽东大门前她是马鞍山名副其实的核心区是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拥江发展的先行区她就是让33万人民生活更幸福的实力雨山,创新雨山活力雨山,美丽雨山▽6月
日前,我市正式印发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通过制定重大改革创新举措、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三张“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年度工作“任务书”,吹响了乘势而进的“冲锋号”。逐梦奔跑,只争朝夕。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坚持把融入南
喜迎党的二十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正以旺盛的热情与干劲,辛勤耕耘,倾情奉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优异成绩喜迎盛会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生态修复中的凹山湖和丁山矿。资料图片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荣登榜单。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
马鞍山是个宜居的中等城市,可以说是皖南皖北的交界的位置,环境优美。马鞍山是个宜居小城市,干净,绿化好。九十年代的马鞍山,经济地位远胜今朝,江南一枝花名副其实。马鞍山是中部六省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城建绿化在国内那就是一流了,市中心有湖有
9月18日,S105(联合西路-犁尖湾)改建工程竣工,我市融入南京都市圈、宁马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0月22日,伴随着嘹亮的哨声,1000吨浮吊将首段钢围堰4号模块缓缓对位。至此,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关键控制性工程—Z4号主塔墩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日前,马鞍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市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786.6亿元,年平均增幅10.3%;引入外资123亿美元,年平均增幅7.4%。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
回首过往五年,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五年,信心满满。9月23日,中国共产党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隆重开幕。在这丰收的日子里,党员代表们满怀豪情步入会场、肩负使命齐聚一堂,话心声、谈发展、说期盼。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到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从做大做强产业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作为安徽省唯一“标准地”改革试点城市,马鞍山市通过用地出让标准化、审批监管便捷化,实现“拿地即开工”。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21宗1169亩。与之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