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21:07:49 | 浏览:610
马鞍山的生态美,美在她的历史。
拥古昭关,襟护城河,揽太白楼,挽雨山湖;烟波浩渺的石臼湖畔、山川聚宝的李白墓园、遥相辉映的姑孰三塔,绘尽了马鞍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岁月沧桑。
马鞍山的生态美,美在她的新景。
“采石风景”是她的底色,“杨树林”是她的嫁衣,“薛家洼”是她的粉缀,“滨江湿地”是她的新装,她用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和滨江新绿支撑起马鞍山儿女的自豪与荣光。
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炙热土地上,广大干部群众纷纷成为见证者、参与者和奉献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看这座城市悄然发生的蝶变。
天蓝得令人心动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阳光灿烂,天气晴好,朋友圈里也开启了一场“马鞍山蓝”的摄影大比拼。
“毕业后在外地成家立业,每年回故乡的机会很少,但次次回来都能看到新变化,特别是近两年,马鞍山的天空愈发蓝了,四处绿色盎然,我带着孩子到处打卡发朋友圈,朋友们的点赞也特别多。”她说。
常住马鞍山的摄影爱好者陶建则显得淡定许多,近年来,马鞍山蓝天白云的日子明显变多,“经常随手一拍,就是一张蓝天白云下美景图。”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在朋友圈里,“马鞍山蓝”由“稀客”变“常客”的背后,是马鞍山上下同心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为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马鞍山市先后完成电厂、水泥厂等重点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开展控煤、控气、控车等;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案;施工工地采取防尘措施;烟花爆竹禁放进入常态化,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加上大气网格化监测平台、雷达扫描、大气监测无人机等多种“黑科技”治污神器,一张全天候污染防治网正在马鞍山上空织起。
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8.3%,较2019年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水清得让人神怡
最美人间四月天,行走在马鞍山的大地上,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风景画中:远处青山蜿蜒连绵,苍翠欲滴;公路两旁植被葳蕤繁茂,屋舍俨然;大江大河全流域清澈,水清岸绿。
采石河作为长江马鞍山段的上游支流,其水质不仅影响着周边居民,也直接关联长江,“水面波光粼粼,河边绿柳成荫”,杨冬梅是佳山乡前庄村的村民,亲眼见证采石河(佳山段)一天天变好,她感慨良多,“多亏了整治工程,小时候的采石河又回来了。”
马鞍山市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以来,长江东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脏乱差”蝶变为“靓净美”,大段江滩原始风貌得以完好保存。
陈家村居民吴道喜是住在长江边的老人了,从小生长在村里的他,如今是长江水源地附近的一名巡查员,他说,几年时间里,水源口附近环境改善很多,有不少游客来玩。“从十二亭桥到乙字河,我们每天都有人巡查,保护长江也是保护我们自己家的环境。”
自马鞍山市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改水改厕、农村垃圾治理、“五清一改”沟塘清淤等村庄清洁行动,让村落由里到外翻新,迎来“高颜值”。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长江东岸附近的九华村。
“以前,我孙子一听要来农村爷爷家玩就直摇头,说厕所又脏又臭,现在家里改水改厕,村子也变得漂亮又干净,孙子主动要来我这儿玩!”73岁的九华村村民潘克勤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九华村,一条条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白墙黛瓦,与整片长江生态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瑰丽图卷。
山绿得使人沉醉
这个春天,马鞍山滨江春意盎然。在滨江湿地小九华片区相思潭边,一条崭新的登山步道已基本建成,各种指示牌、提示牌也安装完成。
听说步道已经放行,趁着清明假期天气放晴,在马鞍山中心医院工作的周楠楠带着两个女儿来到相思潭边,尝鲜新步道,登上相思台。
“家里的老房子就在不远处的采石老街,那时候沿江不近江,近水不亲水,没想到现在这里成为生态客厅、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周楠楠高兴地说,自相思台再往上可到望夫石,今天她想试试,沿着已经修建好的步道翻越整座小九华山,体验丛林穿越的乐趣。
周楠楠告诉记者,两个孩子正在生长发育期,多看看绿色对视力好,只要周末天气允许,她都会带着孩子来到户外,看看绿,养养眼。
城中,佳山雨山环山步道郁郁葱葱、市政广场樱花在风中摇曳身姿、秀山停车场地上游园的彩虹步道色彩亮丽…近郊,翠螺山、鸡笼山、大青山、太湖山…每一处绿色山景都留下他们一家欢快的步伐。
今年植树节,听说马鞍山可以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周楠楠特意在网上进行了义务植树捐款,“通过网上捐款的方式认养马鞍山的古树,还获得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她说。
“去年,马鞍山市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滨江文化公园建成的时候,我还带孩子一起参加了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种下一棵树,留下一片绿,让孩子更多地了解马鞍山的生态蝶变,在行动中增强绿化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说中的山,那是谁的马鞍,坐落江之岸边,笑看千年风云在变幻。”周楠楠不禁轻声哼唱起来。一曲《诗的城》,道出“山”与马鞍山这座城市的因缘际会。它犹如母亲坚实的脊梁,驮起千年历史的厚重,极目远眺,郁郁葱葱。它正等待我们走近,去一探这座城市的芳华与秋实。
来源:马鞍山日报
责任编辑:刘岑
核校:傅中平
值班主任:陈敏娟
审核:谷雨
来源:【龙虎网】龙虎网讯(记者 张泽伟 编导 袁健 视频 朱安龙)时维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在马鞍山的大地上,博望这一颗金色的明珠熠熠生辉。9月23日,2022年马鞍山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博望区举行,快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近这场热闹非凡的农业
现在的官博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不,近日马鞍山官方微博就幽默了一把,发布了一个针对核酸检测的特别提醒,来一起看看吧。据了解,马鞍山发布,称省内返马人员是不用做核酸检测的。省外返马人员是需要的,没有做的需在出站口做完即可;特别提醒:南京可是省外
中国山多,又多以形状命名,马鞍形状为“两边高、中间低”,因此众多山的名字叫做“马鞍山”!除了山之外,还有京剧《马鞍山》,一名《伯牙摔琴》、《抚琴访友》,老生传统戏。讲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友情的故事。诗词《马鞍山》,是出自南宋胡铨所写的七言古绝
9月28日下午,“清朗马鞍山”自媒体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37家自媒体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启动仪式上,“dou在马鞍山”第二季创意视频大赛同期启动。仪式现场,安徽省自媒体联盟、江苏自媒体联盟及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宁波市和省内
疫情形势严峻,战"疫"仍在继续。连日来,马鞍山市城区的住宅小区纷纷实施封闭式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物业公司及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与此同时,马鞍山市城乡结合部采取哪些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呢?2月9日,记者先后来到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探
一张褪色的照片好像带给我一点点怀念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马鞍山有许多的千年古镇古镇上都有有一条有故事的老街今天我们从博望区开始讲一讲老街的故事印象马鞍山老街印象——博望篇在马鞍山博望区有两条老街很是有名!一条博望老街,另一
我国有很多地级市的市区位于与邻省的边界线,甚至是国界,比如辽宁省丹东市的市区隔着鸭绿江就是国外。位于省界的地级市有不少,吉林省四平市就是其中之一。四平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四平市西北邻吉林省松原市(以下皆为地级市),
今年国庆节假期从10月1日至7日,共计七天。9月28日,马鞍山公安交警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发布交通安全“两公布一提示”,保障广大群众假期出行安全通畅。道路交通流预判1. 国庆假期,全国收费公路将继续实施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探亲访友
王清宪在马鞍山市督导调研时强调守牢疫情防线安全底线 力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张岳峰袁方陪同9月28日至29日,省长王清宪在马鞍山市督导调研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和暖民心行动实施等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持续推进宁马城际铁路、巢马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改造学苑路、湖西南路、九华路等城区道路,启动10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159户棚户区改造……日前我市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四合一”计划出炉年度计划投资500.77亿元实施项目329个区域统
国庆假期将至,马鞍山市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示:一、倡导在本地过节。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增大,易发生交叉感染风险,倡导广大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在本地过节,减少出行。确需出行的,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目的地疫情,规划好出行路线,提前向社区(村)、所在单
来源:市建设创业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张琦校对:傅中平审核:谷雨 戎小平
建成芜湖市、滁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马鞍山等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马鞍山—南京等市域(郊)铁路。网络图很多马鞍山人都比较关心关于马鞍山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实早在2021年1
9月29日,马鞍山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当涂县石桥镇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郑栅洁书记在马鞍山调研讲话精神,按照省纪委监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对全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再推进、再落
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今年国庆期间,全市各级文旅部门和市级各公共文化场馆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学谋划,精心安排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电影放映、非遗进校园等188项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文化活动。其中,市级50项,县(区)、开发园区13